草船借箭缩写300字

时间:2021-07-11 阅读: 作文整理:小鸭子

篇一:草船借箭缩写[300]

 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,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。诸葛亮说只要三天,且造不成甘受惩罚,两人立下了军令状。周瑜很高兴,还设了宴席招待诸葛亮。诸葛亮让周瑜在第四天早上到江边搬箭。

  周瑜故意不给造箭的材料,还让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打算。诸葛亮请鲁肃帮忙,需要二十条船,每只船上有三十名军士,船上还要布置好青布和草把子。鲁肃答应了。

  鲁肃回去后,果然不提借箭的事。

  前两天,诸葛亮没有什么动静。到了第三天,诸葛亮和鲁肃一起来到船上,逼近曹军水寨一字排开,并擂鼓呐喊。曹操以为大雾天敌人来攻,不能轻易出动,便让弓弩手射箭,顿时箭如雨下,船上的草把子上都扎满了箭。诸葛亮下令返航,仍然擂鼓呐喊。草把子上扎满了箭。

  回到岸边,周瑜的将士正好来江边搬箭。得知借箭的经过后,周瑜自叹不如。

篇二:草船借箭(缩写)[300]

  周瑜看诸葛亮挺有才干,心里就很妒忌。就用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陷害诸葛亮。

  诸葛亮给他立下了军令状,周瑜很高兴。周瑜有点不相信,就派鲁肃去看看他有什么打算。鲁肃见了诸葛亮,诸葛亮就请鲁肃借给他二十条船,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。船用青幔布了遮起来,再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两边。鲁肃按他说的给他准备好了。第一天诸葛亮没动静,第二天还没动静,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把鲁肃叫到船里,和他去取箭。诸葛亮让人把船连起来,驶向北岸。靠近曹操水寨,又让船头朝西,尾朝东,一字摆开,又叫军士擂鼓呐喊,曹操看不清虚实,就叫人放箭,诸葛亮又叫人把船掉过来,头朝东,尾朝西,好受更多的箭。最后诸葛亮吩咐军士高喊“谢谢曹丞相的箭”,说完,叫船驶回南岸。船刚靠岸,周瑜就来了,鲁肃见了周瑜,告诉他借箭的经过。周瑜叹了一声,说:“诸葛亮神机妙算,我真比不上他”。

篇三:草船借箭缩写[300]

 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,让他十天造好十万支箭,但诸葛亮只要三天造好,并立下军令状。

  诸葛亮向鲁肃要二十条船,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。并吩咐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,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,排在船的两边。并不让他告诉周瑜知道。鲁肃回去果然不提借船的事。

  诸葛亮一二天都没动静,到第三天四更,诸葛亮把鲁肃请来和他一起去借箭。这是大雾漫天,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。天还没亮,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。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,船尾朝东,一字摆开,又叫军士一边擂鼓,一边呐喊。曹操就让弓弩手放箭,过了一会儿,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掉过来,船头朝东,船尾朝西,仍旧擂鼓呐喊,逼近曹军水寨受箭。天亮了,船也插满了箭,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高喊:“谢谢曹丞相的箭”并满载而归。十万支箭如期交工,周瑜长叹说:“诸葛亮神机妙算,我真比不上他!”

篇四:草船借箭缩写[300]

 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。

  有一天,周瑜借商议军事为名,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。诸葛亮说三天造好,并当面立下军令状。

  诸葛亮见了鲁肃,请他帮忙说:“你借给我二十条船,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。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,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,在船的两边,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。”

  鲁肃回来报告周瑜,果然不提借船之事,只说诸葛亮不用做箭的材料就能做好。

  第一二天不见诸葛亮有动静,直到第三天四更时,诸葛亮把二十条船用绳链连起来,并请鲁肃一同取箭。

  这时,大雾漫天。诸葛亮下令船头朝西,船尾朝东,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。曹操不敢轻举妄动,只叫弓弩手向他们放箭。诸葛亮又下令船头朝东,船尾朝西仍擂鼓呐喊受箭。

  天渐渐亮了,雾还没散。这时二十条船的草把子上共有十万多支箭。鲁肃见了周瑜,把借箭的经过告诉了他,他长叹一声道:“诸葛亮神机妙算,我真比不上他!”

篇五:草船借箭缩写[300]

  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才干。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,并令他立下军令状,想乘机陷害诸葛亮。

  他命令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打算。诸葛亮出于对鲁肃的理解,请他帮自己准备二十条船,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,船要幔子遮着,两边要排一千多个草把子。而且不让他告诉周瑜。

  鲁肃照诸葛亮说的去准备好。前两天没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。直到第三天四更他暗邀鲁肃去和自己去取箭。

  这时雾很大,诸葛亮下令船靠近曹军水寨,让军士擂鼓呐喊。并向鲁肃解释雾大,曹操不敢出来。果然,曹操只让一万多名弓驽射箭,不派兵。诸葛亮又令船掉头,让另一面受箭,士兵仍擂鼓呐喊。

  天亮之时,草把已插满箭,曹操知道中计,但为时已晚,诸葛亮那边的船顺风顺水,早已不见踪影。

  周瑜派的五百名军士正好来搬箭,鲁肃趁机把借箭经过告诉周瑜,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。

草船借箭缩写200字

【草船借箭缩写】彭敏淇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,心里很妒忌。有一天,周瑜请诸葛亮商议...阅读全文

将相和缩写作文400字

战国的时候,秦国最强,常常进攻别的国家。 有一回,赵王得了无价之宝,和氏璧。秦王知道后...阅读全文

本文分类: